•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ANTER

电话:0562-2199950

邮箱:1504916284@qq.com

传真:

地址:铜陵市义安大道61号财富广场A座23层

网址:http://www.ahghkj.com/

环境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发表时间:2022/5/12 12:45:26  浏览次数:1166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店分公司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情况与整改报告

 

 

 

 

 

 

 

 

 

 

 

 

建设单位: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主体单位: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

 

 


TOC \o "1-3" \h \u 1总论................................................................................................................................ PAGEREF _Toc10856 \h 1

1.1编制背景............................................................................................................... PAGEREF _Toc26966 \h 1

1.2排查目的和原则..................................................................................................... PAGEREF _Toc15465 \h 1

1.2.1排查目的..................................................................................................... PAGEREF _Toc29060 \h 1

1.2.2排查原则..................................................................................................... PAGEREF _Toc28009 \h 1

1.3排查范围............................................................................................................... PAGEREF _Toc30093 \h 2

1.4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16729 \h 2

1.4.1法律、法规和政策....................................................................................... PAGEREF _Toc27192 \h 2

1.4.2标准和技术规范........................................................................................... PAGEREF _Toc24577 \h 2

1.4.3环保手续及其他相关资料............................................................................. PAGEREF _Toc11750 \h 3

2企业信息及区域环境概况................................................................................................ PAGEREF _Toc29992 \h 4

2.1企业基础信息........................................................................................................ PAGEREF _Toc4225 \h 4

2.2建设项目概况........................................................................................................ PAGEREF _Toc8009 \h 4

2.3原辅料及产品情况................................................................................................. PAGEREF _Toc29673 \h 4

2.4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PAGEREF _Toc18637 \h 5

2.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PAGEREF _Toc4295 \h 5

2.4.2主要产排污环节说明.................................................................................... PAGEREF _Toc26645 \h 6

2.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 PAGEREF _Toc2793 \h 7

2.6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17631 \h 7

2.7历史土壤和环境监测信息....................................................................................... PAGEREF _Toc6553 \h 9

3排查方法....................................................................................................................... PAGEREF _Toc5578 \h 10

3.1资料收集............................................................................................................. PAGEREF _Toc27530 \h 10

3.2人员访谈.............................................................................................................. PAGEREF _Toc7941 \h 11

3.3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确定........................................................................... PAGEREF _Toc27472 \h 11

3.4现场排查方法....................................................................................................... PAGEREF _Toc879 \h 11

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PAGEREF _Toc28801 \h 13

4.1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隐患排查....................................................................... PAGEREF _Toc17325 \h 13

4.1.1液体储存区................................................................................................ PAGEREF _Toc2799 \h 13

4.1.2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区........................................................................ PAGEREF _Toc774 \h 14

4.1.3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 PAGEREF _Toc16539 \h 15

4.1.4生产区....................................................................................................... PAGEREF _Toc10241 \h 16

4.1.5其它活动.................................................................................................... PAGEREF _Toc7246 \h 17

4.2土壤隐患排查台账............................................................................................... PAGEREF _Toc24348 \h 18

4.3土壤隐患排查制度............................................................................................... PAGEREF _Toc6657 \h 21

4.3.1日常监管.................................................................................................... PAGEREF _Toc30742 \h 21

4.3.2隐患排查制度............................................................................................. PAGEREF _Toc10104 \h 21

4.3.3职责划分.................................................................................................... PAGEREF _Toc6815 \h 21

4.3.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要求........................................................................ PAGEREF _Toc25274 \h 22

4.3.5日常监管.................................................................................................... PAGEREF _Toc30055 \h 23

4.3.6目视检查.................................................................................................... PAGEREF _Toc19793 \h 24

5结论及建议.................................................................................................................... PAGEREF _Toc25328 \h 25

5.1土壤隐患排查结论............................................................................................... PAGEREF _Toc8817 \h 25

5.2建议.................................................................................................................... PAGEREF _Toc6531 \h 25

5.3对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建议....................................................................... PAGEREF _Toc12156 \h 26

5.3.1具体落实情况............................................................................................. PAGEREF _Toc26681 \h 26

5.3.2管理与监测建议......................................................................................... PAGEREF _Toc18809 \h 27

6附件.............................................................................................................................. PAGEREF _Toc20738 \h 29

附件1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 PAGEREF _Toc3963 \h 29

附件2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PAGEREF _Toc4097 \h 35

附件3厂区平面布置图及重点设施位置..................................................................... PAGEREF _Toc26894 \h 36

附件4厂区雨水流向图.............................................................................................. PAGEREF _Toc25277 \h 37

附件5项目地理位置图.............................................................................................. PAGEREF _Toc26904 \h 38


1总论

1.1编制背景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若管理不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长期渗漏、流失将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决定组织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第1号)、《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及其附件(铜陵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内,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为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企业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企业人居及周边人居环境安全,促进企业经济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特结合企业土壤污染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1.2排查目的和原则

1.2.1排查目的

按照《工业企业土壤隐患排査和整改指南》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生产工

艺及所用原辅材料等相关资料,对企业展开综合性的污染隐患排查,主要涉及生产区、储罐、堆场中的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包括管线、储罐、主要生产区域以及污染处理处置设施等。同时按照并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

1.2.2排查原则

按照《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3号)和《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最后通过对现场所得情况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土壤监测数据形成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并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

1.3排查范围

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及建设情况,确定企业有可能受到土壤污染的区域为:柴油储罐区、硫酸储罐区、氰化钠储罐区、盐酸储罐区、浮选车间、氰化提金车间、危废暂存间、氰化钠原料车间、氰化尾矿堆场。以上为此次隐患排查所有范围。

1.4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

年01月0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

2019年01月0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2018年01月01日起实施);

(4)《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

(5)《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2018

年08月01日起实施);

(6)《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

1.4.2标准和技术规范

(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3)《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14);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8)《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9)《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南》

(10)2016年5月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土壤污染治理条例(土十条);

1.4.3环保手续及其他相关资料

(1)《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

(2)《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选矿尾砂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2月)

(3)《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350t/d选矿尾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铜环评[2013]02号)》(2013年1月)

(4)《铜陵县建设项目验收环境监测现场监察报告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选矿工段)》(铜陵县环境监察大队,2013年10月)

(5)《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350t/d选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铜环验[2013]24号)》(2013年11月)

(6)《安徽冠华黄金科技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安徽华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

 

 

 

 

 

 

 

 

 

 

 

 

 

 

 

 

 

2企业信息及区域环境概况

2.1企业基础信息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原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位于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其前身为铜陵县长冲金、铁矿(成立于1990年), 2004年5月被铜陵冠华有限公司兼并成立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载金炭,选矿规模11万吨/年,拥有职工63人,技术人员5人。2008年建成的350t/d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吸附工艺选金选矿厂。

2011年12月29日经铜陵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原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由于公司资产重组,原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由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成立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目前生产情况稳定。

表2-1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机构代码

91340764343956362N

法定代表人

鲍继坤

行业类型

有色金属采选业

建厂年月

2004

最新改扩建年月

2007

联系人

赵科学

联系电话

15805625003

厂区面积

53888m2

从业人数

110

企业规模

小型

单位所在地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五峰村

地址

东经117°51′1.33″,北纬30°49′46.39″

2.2建设项目概况

董店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项目占地面积5000m2,磨矿厂房建设面积30m×16m×9m,压滤厂房30m×5m×5m,浓密机φ15m,循环水池6m×6m×3m。厂区位于安徽省中部铜陵市境内,隶属于义安区天门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与繁昌、南陵两县交界,南与青阳、贵池两县毗邻,西北临长江、隔江与枞阳、无为两县相望。项目选址在距市区18公里原董店长冲铁矿内,行政区划属天门镇长冲村,有村村通公路与铜黄公路、沿江快速通道相接。

2.3原辅料及产品情况

 

表2-2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类别

序号

名称

年消耗量(t

原料

1

原矿

11

辅料

1

氰化钠

60

2

硫酸

6

3

柴油

6

4

废机油

4

5

盐酸

12

产品

日处理含金矿石350t

2.4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2.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图2-1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选矿厂主要包括磨矿、氰化浸出、炭浆吸附、尾渣压滤等工序组成。选定的工艺流程为:二段闭路循环磨矿、NaCN溶液氰化浸出、浸出液经活性炭静态吸附得载金碳产品。具体简介如下:

①原料制备

原矿先由二段闭路破碎后粒度为-14mm,再经两段全闭路磨矿,粒度为-200mm占80%,并去除木屑等杂质,然后进入浸前浓缩工序,经浓缩脱水使浸出矿浆浓度达到-Roman″>45~50%为宜。

②搅拌浸出

与常规氰化法相同,一般5~8个搅拌槽。

③炭吸附

氰化矿浆进入搅拌吸附槽(炭浆槽),在吸浆槽中装有格式筛和矿浆提升器,用它实现活性炭和矿浆逆向流动,吸附矿浆中已溶的金,目前格式筛的筛孔易被活性炭堵塞,需要使用压缩空气清扫。

④载金碳解吸、金的冶炼

载金碳解吸、金的冶炼委托外单位进行。

⑤尾矿压滤

炭吸附后的氰化矿浆由板框式压滤后脱水,干渣送入临时尾矿堆场,滤液返回利用。压滤后的干渣经过处理外售给水泥厂。

2.4.2主要产排污环节说明

1、废气产污环节

废气主要是全泥氰浸出和碳吸附以及干渣堆存,部分氰离子以HCN的形式无组织散发到环境空气中,以及金矿运输柴油车尾气污染。

2、废水产污环节

公司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车间设备清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

3、固体废物产污环节

全厂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生活垃圾。选金尾矿经长期堆存、自然氧化降解后,达到《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外运处理。炭浆厂尾矿全部销往当地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

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较小,收集在暂存库内用于生产设备润滑,废油桶和多余不能回用的部分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置。

2.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为有色金属采选业,原料及产品中涉及的化学品为氰化钠、 硫酸、盐酸、柴油、废机油,在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中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中毒等事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物质危险性标准,结合《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相关内容,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

针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的生产原料、燃料、辅助生产原料等,对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附录A筛选环境风险物质。

表2-3风险物质的储存情况表

序号

物质名称

CAS

最大储存量 q(t)

浓度(%

1

氰化钠

7646-69-7

30

30

2

硫酸

7664-93-9

30

98

3

柴油

68334-30-5

3

/

4

废机油

/

2

/

5

盐酸

7647-01-0

8

25

2.6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防治措施

废气主要是全泥氰浸出和碳吸附以及干渣堆存,部分氰离子以HCN的形式无组织散发到环境空气中,以及金矿运输柴油车尾气污染。

(1)在用含氰浸出液处理矿石时,喷淋时控制pH>11,降低喷淋头的高度,有效抑制HCN的挥发。

(2)对矿石及尾渣的运输道路及时平整、硬化等养护措施,炎热干燥天气及时对路面进行洒水等抑尘措施。

(3)车间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和室外自然通风,降低厂房内有害气体含量,使车间空气中的HCN浓度低于0.3mg/m3,保证车间空气环境质量满足工业卫生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公司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车间设备清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

(1)废水:

①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包括选矿废水和车间设备冲洗水,堆浸工艺堆场四周设置防洪池(截水沟),使雨季及其他地表径流不进入堆浸场,同时在每个堆场设置一定容量的防洪备用池,以确保雨季堆场淋溶水的收集不外溢。选矿废水来自浓缩机溢流水和过滤机过滤液,其中94%可循环利用,其余含在尾渣中,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pH、CN-、SS、铜离子和碱石灰。车间设备冲洗水较少,主要污染物是SS。本项目吸附提金后的过滤机过滤液以及全泥浓缩浓密池上清液均循环使用,为亏水作业,雨季地表所汇聚的雨水径流可流入雨水收集池或污水池暂存,无含氰废水外排。

②初期雨水:厂区的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池收集后进入沉淀池、循环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

③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冲洗厕所和少量化验排水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悬浮物等。经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级标准后,排入原堆浸公司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后经江村河道到最终流入青通河。

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

①一般固体废物处置

全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生活垃圾。选金尾矿经长期堆存、自然氧化降解后,达到《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外运处理。炭浆厂尾矿全部销往当地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在外销前要求对渣中的氰化物进行碱化和氧化处理,使之为一般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管理部分处理。

②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我公司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较小,收集在暂存库内用于生产设备润滑,废油桶和多余不能回用的部分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置。

表 2-4 污染源治理措施一览表

序号

分类

污染源

环保治理设施

 

1

 

废水

事故废水

沉淀池、循环池、事故应急池

生活废水

化粪池

 

2

 

废气

全泥氰化浸出和炭浆 吸附以及干渣堆存

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和室外自然通风

破碎产生的粉尘、道路 扬尘

喷水湿式降尘

 

 

3

 

 

固废

废油桶、废机油

危废暂存库

浮选尾矿

外售给水泥厂

生活垃圾

环卫部门处理

2.7历史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

根据企业2021年月份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情况得知,厂区土壤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限值要求;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表2-5项目土壤监测结果

样品类别

土壤

采样日期

2021.4.12

监测点位

土壊S1

土壤S2

土壊S3

样品编号

TR-1-1-1

TR-1-2-1

TR-1-3-1

深度cm

20

20

20

样品性状

棕色、黏土

棕色、黏土

棕色、黏土

pH

7.46

7.71

7.39

mg/kg

0.065

0.046

0.086

(mg/kg)

0.46

0.15

0.61

化物mg/kg

ND

ND

ND

(mg/kg)

46

55

108

(mg/kg)

38

43

46

(mg/kg)

38

29

47

* (mg/kg)

26

27

27

* (mg/kg)

118

132

201

* (mg/kg)

'7.34

3.76

7.18

* (mg/kg)

2.86

2.96

4.61

 

表2-6地下水监测结果

样品类别

地下水

釆样日期

2021.4.12

检测点位

地下水D1

地下水D2

地下水D3

样品编号

DX-1-1-1

DX-1-2-1

DX-1-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ND

ND

ND

化物mg/L

ND

ND

ND

硫化物mg/L

ND

ND

ND -

耗氧量mg/L

1.36

1.15

0.91

氟化物mg/L

0.12

0.14

0.13

ug/L

ND

ND

ND

六价mg/L

ND

ND

ND

ug/L

8

ND

6

mg/L

0.48

ND

0.14

ug/L

6.6

1.6

ND

mg/L

ND

ND

0.09

铅(ug/L

ND

ND

2.8

镉(ug/L

0.8

ND

1.0

* ug/L

ND

ND

ND

* ug/L

ND

ND

ND

ug/L

12.0

0.44

ND


3排查方法

3.1资料收集

通过现场主要收集资料重点包括单位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环境管理信息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成套资料清单如下:

(1)《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

(2)《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选矿尾砂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2月)

(3)《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350t/d选矿尾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铜环评[2013]02号)》(2013年1月)

(4)《铜陵县建设项目验收环境监测现场监察报告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选矿工段)》(铜陵县环境监察大队,2013年10月)

(5)《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350t/d选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铜环验[2013]24号)》(2013年11月)

(6)《安徽冠华黄金科技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安徽华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

经收集整理后,上述资料涉及的内容包括:

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及面积、重点设施设备分布图、雨污管线分布图。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学品信息,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生产、使用、转运、储存等情况。

涉及化学品的相关生产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竣工环保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等。

废气、废水收集、处理及排放,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理处置等情况,包括相关处理、贮存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历史污染记录。已有的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

重点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情况、操作手册以及人员培训情况、重点场所的警示牌、操作规程的设定情况。

3.2人员访谈

通过与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员、环保管理人员以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等访谈,补充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管理等相关信息,包括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化学品泄漏、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

3-1人员访谈中所获得企业信息

序号

内容

1

2021年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产能约为设计量的80%,主要产品及生产工艺未发生变化。

2

企业按照环境管理要求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及职责制度,各个生产车间环境管理职责及制度,车间清扫制度,厂区洒水抑尘制度等。

3

在整个生产期间,各项环保设施均正常运行,未发生异常情况。

4

产生的各项固体废物均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置

5

未发生过化学品泄漏事件,重点污染设施及场所均放置了环境应急物资。

6

2021年企业整体正常运行,未发生土壤污染情况。

3.3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确定

根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重点区域和重点设施。

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及建设情况,确定企业有可能受到土壤污染的区域为:柴油储罐区、硫酸储罐区、氰化钠储罐区、盐酸储罐区、浮选车间、氰化提金车间、危废暂存间、氰化钠原料车间、氰化尾矿堆场。按照《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南》的相关要求,对企业内部以上重点关注对象进行综合排查,分别落实相关记录、资料、现场照片等工作。对发现存在严重污染情况者,及时上报相关机构、责任部门并及时处理。

3.4现场排查方法

根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目测、日常巡查和调查监测等手段。

为确定是否存在土壤污染,首先需要收集生产活动过程涉及的物质、设施设备和运行管理等信息,通过充分的案头研究,确定物质进入土壤的可能性以及分

散方式,可能产生疑似污染的区域等;具有经验的员工可以开展设施设备及运行情况检查。如果生产活动中有特定设施或运行管理流程,公司可培训厂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排查。目测检查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志,建立对容器、管道、泵及土壤污染防控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对特定生产项目、特定区域或特定材料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扬撒和溢漏的潜在风险;当资料收集、目测或巡查等发现土壤有疑似污染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查采样和分析检测进行确认。调查监测结束后,正确分析和评估调查结果,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并确定风险等级及污染区的范围,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1)完善运行管理措施;

(2)设计并建设防止污染的设备设施;

本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在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的厂区布置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重点排查对象进行逐一细致的排查。本厂区隐患排查重点关注储罐类、水坑或渗坑、管道输送、泵传输、固态物质的存储与运输及固体废物处置与堆存等方面。通过对重点排查对象的目视检查得出厂区土壤受污染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全厂区除了绿化部分,其余部分全部采用水泥进行硬化,硬化厚度约20cm。

 

 

 

 

 

 

 

 

 

 

 

 

 

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4.1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隐患排查

4.1.1液体储存区

(一)散装液体存储

1.地下储罐

说明:我公司所属范围内无地下储罐。

2.地表储罐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1个(30吨)

防腐防渗漏,钛钢材质容器,专用库房存放,地面混凝土硬化并进行防渗保护。

进料口

出料口

安全阀门接口

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24小时专人值守

定期检查

可忽略

说明:氰化钠储存罐,摆放在专用库房内,库房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安部门相关要求设计建设,储罐进行了防腐防渗施工,库房地面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同时库房有配套的泄露应急收集装置,能够有效防范泄露带来的潜在污染,故污染的可能性可以忽略。

3.离地悬挂储罐

我公司无离地悬挂储罐

4.水坑或渗坑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循环水池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4

防腐防渗漏

进水口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事故应急池

厂区北部

2

防腐防渗

进水口

四周围堰齐全,底部防渗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24小时专人值守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初期雨水收集池

生产区内

2

防腐防渗

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所有循环水池均采用混凝土材料,四周围堰齐全,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并设置液位定位装置,水位达到一定位置时,循环水泵自动运行,将水泵送入生产系统利用。应急收集池采用PC塑料土工布进行防渗防腐处理。池内安装循环水泵,并有专人值守负责将水泵送入生产系统使用。防止因池内水位过高溢出对周边造成污染。

4.1.2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区

1.装车与卸货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1

 

密闭卸料管道

专用槽车运输,专业配送人员操作卸货,卸料管道与进料管道密闭链接,链接处设置有水泥防渗收集池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我公司液体氰化钠均由销售方安排专用槽罐车运输,卸料由配送人员进行操作,卸料完毕后,采用清水对卸料收集池冲洗后,对进料关口进行封闭。库房值守人员对卸料口进行日常巡查管理,防止关口堵塞污水外溢对周边造成污染,后期需将开口式收集槽设置为密闭式管理。

2.管道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1

整体无缝钢管/防腐防渗

安全阀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可忽略

循环水输送管道

厂区内部

2

PE塑料管道/防腐防渗

阀门/管道接口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我公司无地下输送管道,氰化钠使用输送管道采用无缝不锈钢管,输送全过程安装有视频监控,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循环水管道全部采用PE塑料管道,管道桥架设置,接口处如发生跑冒滴漏,易造成污染,需加强日常管理,接口处进行密封处理,杜绝和防止发生滴漏的可能性,对老化管道及时进行更新,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泄漏污染。

3.泵输送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渣浆泵

炭浆磨矿车间

2

水泥材质泵坑

泵轴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炭浆车间内部设置水泥结构泵坑,内有15KW渣浆泵2套(一备一用),泵坑深度2米,底部四周采用混凝土材质,围堰齐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开口桶的运输

我公司使用液体氰化钠均由销售方专用槽罐车密闭运输,无开口桶的运输,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1.3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

1.散装商品的存储和运输

我公司无散装材料均由供货方运输车辆运输,道路硬化,场地在钢构大棚货场内,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覆盖,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2.固态物质的存储与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金矿石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钢构大棚货场/底部水泥硬化

运输道路硬化,车辆覆盖运输

 

日常检查

可忽略

尾矿

厂区内

 

钢构大棚货场/底部水泥硬化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原矿石主要来源于外部采购,货车道路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进行覆盖,存放货场采用钢构大棚,地面混凝土硬化处理,货场设置有雨水收集池,对初期雨水进行选矿生产利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尾矿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运输道路硬化,尾矿货场采用钢制大棚,地面混凝土硬化,四周设置有围堰和清污分流收集池,货场出口设置有车辆冲洗装置。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3.液体的存储与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1

 

危化品准用运输车辆

专用储存库房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使用的液体氰化钠(30%),申购、运输、使用均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安部门的管理要求执行。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1.4生产区

(一)有机液体或乳液

主要有机械设备(挖掘机、铲车等)检修保养产生的机油和球磨机使用的润滑油(黄油)。

(二)无机化合物和矿石

1.选矿过程中使用的30%氰化钠溶液。

2.生产原料含金铁矿石。

(三)加工和未加工的液态和糊状农产品

我公司无加工和未加工的液态和糊状农产品

(四)有毒有害废物

公司有毒有害废物主要有炭浆吸附选矿使用的液态氰化钠,铲车使用的机油,危险化学品存放在规范的准用储存库内。收集、循环水池内沉淀的污泥,定期采用水泵稀释后泵送至生产系统回用,选矿产生的尾矿,全部堆放在钢构大棚内,经过自然降解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后期综合利用(制砖)项目利用。废机油存放至规范的危废暂存库内,废机油主要用于生产设备传动部位的润滑,多余部分的废机油和油桶委托给神龙能源再生公司处置。

 

组合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土壤污染可能性

一、密闭设备

 

 

1

无需额外防护设施

注意车间内传输泵、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制定检修计划

对系统做全面检查(比如定期检查系统的密闭性,下同)

日常维护

可忽略

 

2

普通阻隔设施

注意车间内传输泵、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制定检修计划

对系统做全面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3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二、半开放式设备

 

1

普通阻隔设施

防止雨水进入阻隔设施

日常目视检查

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可忽略

 

2

在设施设备容易发生泄漏、渗漏的地方设置防滴漏设施

能及时排空防滴漏设施中雨水

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3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三、开放式设备(液体物质)

 

 

1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四、开放式设备(粘性物质或者固体物质)

 

1

普通阻隔设施,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日常目视检查

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可忽略

 

2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4.1.5其它活动

1.公司污水处理与排放

我公司所有生产污水进行循环使用,生产区域雨污分流设施完善,初期雨水收集后进生产系统使用,清水通过排水沟渠自然排放;收集循环水池内沉淀的污泥,用水稀释后通过泵送进入生产系统进行利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2.紧急收集装置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1

地面硬化,PE无接口密封管道/钢制罐体收集

管道/罐体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事故应急收集池

厂区西北部

1个(1m3

收集池采用土工材料布防渗处理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液体氰化钠应急收集罐设置在生产车间内,车间地面进行硬化并设置有收集导流地槽;事故应急收集池采用PE土工布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收集1万m3的生产污水,并安排有专人24小时值班管理。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3.车间存储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废机油

生产厂区内

 

1

有防护设施的储存库室

防渗防腐

正常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成品油库

生产厂区

1

地面/墙壁防腐防渗处理

防渗

正常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危险废物(废机油、桶)暂存库地面、墙壁进行了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有地槽和收集池;成品油库地面和墙壁进行了防渗防腐措施。生产车间地面硬化,设置地槽导流沟,有效收集冲洗地面的污水生产洒落物料。故对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2土壤隐患排查台账


4-1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台账

企业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采选

现场排查负责人(签字)

 

排查时间

2021.12.10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或者位置描述等)

现场图片

隐患点

整改建议

备注

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循环水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3

厂区北部

事故应急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4

生产区内

初期雨水收集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5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6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7

厂区内部

循环水输送管道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8

炭浆磨矿车间

渣浆泵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9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金矿石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0

厂区内

尾矿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液体氰化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3

生产厂区内

废机油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4

生产厂区

成品油库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4-2土壤污染隐患整改台账

企业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采选

隐患整改工作负责人(签字)

 

所有隐患整改完成时间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位置信息(如经纬

度坐标,或者位置描述等)

隐患点

实际整改情况

整改后现场图片

隐患整改完成日期

备注

1

 

 

 

 

 

 

 

 

2

 

 

 

 

 

 

 

 

3

 

 

 

 

 

 

 

 

4

 

 

 

 

 

 

 

 

5

 

 

 

 

 

 

 

 

...

 

 

 

 

 

 

 

 

 

 


4.3土壤隐患排查制度

4.3.1日常监管

为便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加快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

排查的步伐,企业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由安全环保科负责公司的土壤隐患排查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体系,负责全厂的土壤隐患排查与管理。

4.3.2隐患排查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

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等文件相关要求,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土壤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可能导致的污染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监控的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严控企业“跑、冒、滴、漏”现象和无组织排放,防止污染土壤。明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在环境隐患排查工作中的职责,推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4.3.3职责划分

4.3.3.1组长职责

(1)对厂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是厂区土壤环境保护第一责

任人;

(2)组织制定并落实从管理人员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和监控责任,

形成全员查隐患的排查机制;

(3)督促检查厂区的土壤污染环境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治、消除土壤污

染隐患;

(4)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投入和实施。

4.3.3.2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对土壤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在确保不发生环境

问题的前提下,组织指挥厂区正常工作运转;

(2)组织落实厂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推动隐患排查

工作顺利开展;

(3)根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的有关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意见,及时组织

制定、调整并落实排查方案;

(4)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中发现问题、存在隐患的提出停用处理措施;

(5)负责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6)负责制定土壤污染监测或整改方案,对调查过程实施必要的技术指导,

参与隐患整改项目的验收。

4.3.3.3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组织推动生产经营中的土壤隐患排查和环境治理工作负责本项目的生

产车间、污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间等重点区域的日常检查;

(2)参与制定并牵头组织落实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

(3)负责协调和督促有关科室、部门对查出的土壤污染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和整改方案,监督检查隐患整改工作的实施过程,组织隐患整改项目的验收;

(4)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5)负责制定并落实检测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校准计划,监督使

用情况,对监测计量器具的使用负责,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6)参与土壤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4.3.3.4成员职责

(1)在环保专门人员的业务指导下,按照环保检查表规定的内容组织环境

检查,确保环保设备、防治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2)组织部门成员对相关的环保设备、防治设施、防护器具、监测仪器进

行维护保养和日常管理,保持完好状态。

(3)组织制定并实施部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计划;

(4)督促检查所辖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岗位自查工作,发现隐患应及时组织

解决或上报,并详细记录。

4.3.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要求

(1)要按照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认真排查土壤污染隐患,对所存在

的隐患进行辨识,凡属于土壤污染隐患的,要立即上报。隐患排查结束后,认真

汇总,以文字形式报环保专门人员。对所排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整

改期间严格监控管理,防止发生环境问题。

(2)隐患排查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根据情况可随时安排隐患大排查活

动。

(3)对排查出的环境隐患,要登记造册,跟踪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

限。

(4)对于重大环境隐患,必须由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土壤污染监测方案,

确定存在土壤污染时应及时上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土壤污染调查或治理

与修复。

(5)对不认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不按规定对土壤污染隐患进行报告,

不履行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管理职责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查处;导致环

境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5日常监管

为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对工业活动区域需开展特定的监管和检查。负责日常

监管的人员须熟悉各种生产设施的运转和维护,对设备泄漏能够正确应对,能对防护材料、污染扩散和渗漏做出判断。

(1)监管内容

①生产活动须使用防渗存储设施,防渗设施须安装在设备或活动的下方和周

围,形成四周有凸起的围堰,并确保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间。释放出的污染物必须定期清理。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程序,发生意外事故时防止出现土壤污染。

⑤其他工业活动区域地面必须能防止液体渗透。设备和机器在使用时,具有

不可渗漏的收集和防渗设施,或者安装在不可渗漏的地面上。必须建立有效的设施和程序,以清除物质的溢流和泄漏。

(2)监管方式

①日常巡查,建立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容器、管道及土壤保护控制设备,一

般可以两天一次。

②专项巡查,对重点区域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溢漏的潜在风险。

③指导和培训员工以正确方式使用、监督和检查设备,规范检查程序要求。

明确相关保护措施检查要点,包括紧急措施使用、清理释放物质和事件报告的

培训等。

4.3.6目视检查

(1)土壤保护设施检查

对于开放防渗设施的目视检查,检查员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志。结果包

含:①检查设施类型和名称;②检查地点;③检查时间和频率;④检查方法(视

觉、测量等);⑤结果报告和记录方式;⑥对违规行为采取的行动。

(2)路面防渗

为了证明地面和路面满足防渗防漏的需求,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包

括接口结构、凸起边缘和破碎程度等。地面目视检查内容包括:①地面或路面已

经使用的时间;②当前和预期用途;③检查时观察到的液体渗漏情况;④检查时

地面的状况。

(3)罐体防渗

储罐和管道设计需要包括底部密封保护措施的内容。建造的新储罐和需要翻修的旧储罐必须符合通用标准和要求。对新建储罐和翻修储罐,要在罐底下方额外加装密封装置,还要在罐底和密封装置之间再安装渗漏检测装置。

(4)污水管道

目视检查内容包括:①厂区内各管道的阀门、法兰完好度;②管道是否

有防腐、防渗或阴极检测等设计来预防泄漏;③查看运行维护程序是否完善、是

否有进行过定期检测、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置的管理方案。加强日常检查,以降低

企业排污管道污染土壤的风险。

 

 

 

 

 

 

 

 

 

 

 

 

5结论及建议

5.1土壤隐患排查结论

综上所述,我公司使用的液体氰化钠原料符合环境保护管理要求,配套的设备设施规范,应急装置齐全,只要规范作业,定期检查,加强设备维护,按要求做好地下水和土壤检测,对土壤污染的风险可控。主要隐患为所有循环水输送管道为PE塑料材质,接口处如出现跑冒滴漏,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对土壤产生污染,需在日常生产中加强管理,及时更新风化管道,接口处做好密闭防渗措施。根据此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判断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内不存在土壤污染情况。公司现行人员管理和生产监督管理较规范,人员管理和生产管理导致土壤污染可能性较低。

5.2建议

因企业投产时间较长,部分设施设备存在老化的问题,结合本次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作出如下整改建议:

1、对有溢流收集和故障发生率较低的简单设施进行的检查,可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完成。对于开放防渗设施的目视检查,检查员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

志。结果包含:

(1)检查设施类型和名称;

(2)检查地点;

(3)检查时间和频率;

(4)检查方法(视觉、抽样、测量等);

(5)结果报告和记录方式;

(6)对违规行为采取的行动。

2、路面防渗:为了证明地面和路面满足防渗防漏的需求,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接口结构、凸起边缘和破碎程度等。部分矿石堆场路面存在破损现象,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恢复。

地面目视检查内容包括:

(1)地面或路面已经使用的时间;

(2)前和预期用途;

(3)检查时观察到的液体渗漏情况;

(4)检查时地面的状况。

3、储罐区:储罐区做好“三防”措施,应加强对所储原料管理,台账记录,对渗漏有应急措施。

同时,根据本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提出如下措施建议以加强企业场地的管控:

1、人员管理

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巡视小组,加强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巡检制度,应每2小时对厂区内部各生产情况进行巡视,

反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巡视记录。

2、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加强隐患排查,应每周对各生产的设备及产品进行

二次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各个储罐,如发现有泄露,及时消除隐患,并做

好检查记录。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针,

切实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严格工艺纪律与劳动纪律,禁止疲劳上岗工作或超负荷工作,严格执行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尤其是在进行酸、碱液的运输时防止出现跑冒滴

漏的情况,减少环保事故隐患。

5、加强对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的监督管理,督促职工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并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使其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6、对己制订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修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应参照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有关设计规范、安全监察规程及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补充完善,增加

其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3对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建议

5.3.1具体落实情况

在企业现有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1、源头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污水输送管道、污水处理构筑物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地埋管道泄露而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及泄露时可能对土壤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将主要生产区、储罐区作为污染重点防治区,生活服务和行政办公区等作为污染一般防治区。

具体措施如下:

(1)在主要生产区等周边修建截洪沟,减少降水入渗,把水引出矿区;

(2)对生产区池体等工程采用整板基础,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摊铺水泥,较好地预防选矿废水渗漏;

(3)用水做到了循环使用,建立了循环水系统,废水经过净化处理,符合排放标准;

(4)对固体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

(6)若存在污染物泄露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确认的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渗漏到地下,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范围扩大;

(7)立即对重污染区域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包括开挖并移走重污染土壤作为危险废物处理,对重污染区的地下水抽出并送到事故应急池中,防止污染物在地下继续扩散。

(8)对于管道接口处产生的跑冒滴漏,尽可能的减少管道的接口,采用整体完整的PE管道,关键输送部位,可采用无缝铁管。易出现跑冒滴漏的部位做好有效的收集回用设施。

5.3.2管理与监测建议

企业建立健全专职的环保队伍,全面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完善和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对企业排放的“三废”进行检查、监测。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素质;

②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控档案;

③与政府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接受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④监督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严格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⑤更新、完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⑥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和研究,为环境管理及评价企业的环境质量、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6附件

附件1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

硫酸

危险性分类或成分

GB8.181007o原铁规: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UN No.1830IMDG CODE 82208类。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0.371°C,沸点337°C,饱和蒸汽压0.13145.8°CKPa,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3.4,相对密度(水=11.83,与水混溶。

毒理性指标

0.35~5mg/m3时,可出现呼吸改变,呈反应性的呼吸变浅变快。Smg/n?以上时,有不快感,深呼吸时产生咳嗽。6~8mg/m3时,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美国ACGIH生产环境化学物质阈限值(TLV):TWAlmg/m3STEL3mg/m3

危险特性

本身不燃,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有强烈的腐蚀性及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爆炸。与许多物质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与可燃物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损害。稀酸也能强烈刺激眼睛造成灼伤,并能刺激皮肤产生皮炎。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癡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吸呼。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植物油或蛋清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盐酸

危险性分类或成分

GB3690-92 8.1类酸性腐蚀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危规编号93001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有刺激气味,熔点-114.8纯)。C,沸点

108.620%°C,饱和蒸汽压30.6621°CKPa,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26,相对密度(水=11.20,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毒理性指标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岫、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岫,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及皮肤损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护面具或空气呼

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包含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

用。

 

 

 

 

 

机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机油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凝固点(

-60

液体密度

kg/m3

800-890

气体密度(kg/m3

1.16

沸点(

200~35

0

闪点(

126

燃点(

248

爆炸界限

1%-10%V

燃烧热(kJ/kg

/

易燃性级别

3

易爆性级别

/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入

毒性

/

健康

危害

健康危害:本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油脂性粉刺/毛囊炎征兆及症状可能包括曝露的皮肤出现黑色脓包及斑点。若摄入,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及/或腹泻。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应急

措施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火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柴油

英文名GasolinePetrol

分子式:

分子量:

UN编号:1223

危规号: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310011

RTECS号:

CAS号:8006-61-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1)0.83(空气=1)3-4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熔点():-95.4-90.5          沸点:40-20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

闪点():-35#-50#不低于45℃-20#-10#0#5#10#不低于55℃

禁忌物:强氧化剂

 

聚合危险:不聚合

避免接触条件:

爆炸下限%v/v):1.3

爆炸上限%v/v):6.0

最大爆炸压力(MPa):0.813

最小点火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或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对人体危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蒸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封,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危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前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

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设防暴晒、雨淋、

氰化钠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钠;山奈钠                 英文名:Sodium cyanide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49.02

CAS号:

143-33-9                        RTECS号:VZ7525000

UN编号:

1689                           IMDG规则页码:6257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主要用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相对密度(=1)

1.60                            饱和蒸汽压(kPa) 0.13/817℃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苯、乙醇、乙醚。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氰化氢、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禁止用二氧化碳。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6.1  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2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保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与碱类、铵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苏联MAC0.3mg[HCN]/m3;美国TWAOSHA 5mg[CN]/m3[]ACGIH 5mg[CN/m3[];美国8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

属高毒类。

LD506.4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吸入或口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大剂量接触可引起骤死。非骤死者临床表现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中,加过量次氯酸钠,静置24小时,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附件2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循环水池

3

厂区北部

事故应急池

4

生产区内

初期雨水收集池

5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6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7

厂区内部

循环水输送管道

8

炭浆磨矿车间

渣浆泵

9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金矿石

10

厂区内

尾矿

1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液体氰化钠

1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13

生产厂区内

废机油

14

生产厂区

成品油库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店分公司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情况与整改报告









建设单位: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主体单位: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


TOC \o "1-3" \h \u 1总论................................................................................................................................ PAGEREF _Toc10856 \h 1

1.1编制背景............................................................................................................... PAGEREF _Toc26966 \h 1

1.2排查目的和原则..................................................................................................... PAGEREF _Toc15465 \h 1

1.2.1排查目的..................................................................................................... PAGEREF _Toc29060 \h 1

1.2.2排查原则..................................................................................................... PAGEREF _Toc28009 \h 1

1.3排查范围............................................................................................................... PAGEREF _Toc30093 \h 2

1.4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16729 \h 2

1.4.1法律、法规和政策....................................................................................... PAGEREF _Toc27192 \h 2

1.4.2标准和技术规范........................................................................................... PAGEREF _Toc24577 \h 2

1.4.3环保手续及其他相关资料............................................................................. PAGEREF _Toc11750 \h 3

2企业信息及区域环境概况................................................................................................ PAGEREF _Toc29992 \h 4

2.1企业基础信息........................................................................................................ PAGEREF _Toc4225 \h 4

2.2建设项目概况........................................................................................................ PAGEREF _Toc8009 \h 4

2.3原辅料及产品情况................................................................................................. PAGEREF _Toc29673 \h 4

2.4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PAGEREF _Toc18637 \h 5

2.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PAGEREF _Toc4295 \h 5

2.4.2主要产排污环节说明.................................................................................... PAGEREF _Toc26645 \h 6

2.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 PAGEREF _Toc2793 \h 7

2.6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17631 \h 7

2.7历史土壤和环境监测信息....................................................................................... PAGEREF _Toc6553 \h 9

3排查方法....................................................................................................................... PAGEREF _Toc5578 \h 10

3.1资料收集............................................................................................................. PAGEREF _Toc27530 \h 10

3.2人员访谈.............................................................................................................. PAGEREF _Toc7941 \h 11

3.3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确定........................................................................... PAGEREF _Toc27472 \h 11

3.4现场排查方法....................................................................................................... PAGEREF _Toc879 \h 11

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PAGEREF _Toc28801 \h 13

4.1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隐患排查....................................................................... PAGEREF _Toc17325 \h 13

4.1.1液体储存区................................................................................................ PAGEREF _Toc2799 \h 13

4.1.2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区........................................................................ PAGEREF _Toc774 \h 14

4.1.3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 PAGEREF _Toc16539 \h 15

4.1.4生产区....................................................................................................... PAGEREF _Toc10241 \h 16

4.1.5其它活动.................................................................................................... PAGEREF _Toc7246 \h 17

4.2土壤隐患排查台账............................................................................................... PAGEREF _Toc24348 \h 18

4.3土壤隐患排查制度............................................................................................... PAGEREF _Toc6657 \h 21

4.3.1日常监管.................................................................................................... PAGEREF _Toc30742 \h 21

4.3.2隐患排查制度............................................................................................. PAGEREF _Toc10104 \h 21

4.3.3职责划分.................................................................................................... PAGEREF _Toc6815 \h 21

4.3.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要求........................................................................ PAGEREF _Toc25274 \h 22

4.3.5日常监管.................................................................................................... PAGEREF _Toc30055 \h 23

4.3.6目视检查.................................................................................................... PAGEREF _Toc19793 \h 24

5结论及建议.................................................................................................................... PAGEREF _Toc25328 \h 25

5.1土壤隐患排查结论............................................................................................... PAGEREF _Toc8817 \h 25

5.2建议.................................................................................................................... PAGEREF _Toc6531 \h 25

5.3对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建议....................................................................... PAGEREF _Toc12156 \h 26

5.3.1具体落实情况............................................................................................. PAGEREF _Toc26681 \h 26

5.3.2管理与监测建议......................................................................................... PAGEREF _Toc18809 \h 27

6附件.............................................................................................................................. PAGEREF _Toc20738 \h 29

附件1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 PAGEREF _Toc3963 \h 29

附件2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PAGEREF _Toc4097 \h 35

附件3厂区平面布置图及重点设施位置..................................................................... PAGEREF _Toc26894 \h 36

附件4厂区雨水流向图.............................................................................................. PAGEREF _Toc25277 \h 37

附件5项目地理位置图.............................................................................................. PAGEREF _Toc26904 \h 38


1总论

1.1编制背景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若管理不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长期渗漏、流失将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决定组织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第1号)、《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及其附件(铜陵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内,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为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企业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企业人居及周边人居环境安全,促进企业经济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特结合企业土壤污染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1.2排查目的和原则

1.2.1排查目的

按照《工业企业土壤隐患排査和整改指南》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生产工

艺及所用原辅材料等相关资料,对企业展开综合性的污染隐患排查,主要涉及生产区、储罐、堆场中的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包括管线、储罐、主要生产区域以及污染处理处置设施等。同时按照并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

1.2.2排查原则

按照《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3号)和《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最后通过对现场所得情况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土壤监测数据形成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并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隐患形成相应的整改方案。

1.3排查范围

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及建设情况,确定企业有可能受到土壤污染的区域为:柴油储罐区、硫酸储罐区、氰化钠储罐区、盐酸储罐区、浮选车间、氰化提金车间、危废暂存间、氰化钠原料车间、氰化尾矿堆场。以上为此次隐患排查所有范围。

1.4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

年01月0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

2019年01月0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2018年01月01日起实施);

(4)《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

(5)《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2018

年08月01日起实施);

(6)《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

1.4.2标准和技术规范

(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3)《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14);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8)《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9)《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南》

(10)2016年5月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土壤污染治理条例(土十条);

1.4.3环保手续及其他相关资料

(1)《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

(2)《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选矿尾砂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2月)

(3)《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350t/d选矿尾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铜环评[2013]02号)》(2013年1月)

(4)《铜陵县建设项目验收环境监测现场监察报告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选矿工段)》(铜陵县环境监察大队,2013年10月)

(5)《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350t/d选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铜环验[2013]24号)》(2013年11月)

(6)《安徽冠华黄金科技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安徽华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
















2企业信息及区域环境概况

2.1企业基础信息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原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位于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其前身为铜陵县长冲金、铁矿(成立于1990年), 2004年5月被铜陵冠华有限公司兼并成立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载金炭,选矿规模11万吨/年,拥有职工63人,技术人员5人。2008年建成的350t/d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吸附工艺选金选矿厂。

2011年12月29日经铜陵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原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由于公司资产重组,原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由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成立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目前生产情况稳定。

表2-1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机构代码

91340764343956362N

法定代表人

鲍继坤

行业类型

有色金属采选业

建厂年月

2004

最新改扩建年月

2007

联系人

赵科学

联系电话

15805625003

厂区面积

53888m2

从业人数

110

企业规模

小型

单位所在地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五峰村

地址

东经117°51′1.33″,北纬30°49′46.39″

2.2建设项目概况

董店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项目占地面积5000m2,磨矿厂房建设面积30m×16m×9m,压滤厂房30m×5m×5m,浓密机φ15m,循环水池6m×6m×3m。厂区位于安徽省中部铜陵市境内,隶属于义安区天门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与繁昌、南陵两县交界,南与青阳、贵池两县毗邻,西北临长江、隔江与枞阳、无为两县相望。项目选址在距市区18公里原董店长冲铁矿内,行政区划属天门镇长冲村,有村村通公路与铜黄公路、沿江快速通道相接。

2.3原辅料及产品情况

表2-2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类别

序号

名称

年消耗量(t

原料

1

原矿

11

辅料

1

氰化钠

60

2

硫酸

6

3

柴油

6

4

废机油

4

5

盐酸

12

产品

日处理含金矿石350t

2.4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2.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图2-1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选矿厂主要包括磨矿、氰化浸出、炭浆吸附、尾渣压滤等工序组成。选定的工艺流程为:二段闭路循环磨矿、NaCN溶液氰化浸出、浸出液经活性炭静态吸附得载金碳产品。具体简介如下:

①原料制备

原矿先由二段闭路破碎后粒度为-14mm,再经两段全闭路磨矿,粒度为-200mm占80%,并去除木屑等杂质,然后进入浸前浓缩工序,经浓缩脱水使浸出矿浆浓度达到-Roman″>45~50%为宜。

②搅拌浸出

与常规氰化法相同,一般5~8个搅拌槽。

③炭吸附

氰化矿浆进入搅拌吸附槽(炭浆槽),在吸浆槽中装有格式筛和矿浆提升器,用它实现活性炭和矿浆逆向流动,吸附矿浆中已溶的金,目前格式筛的筛孔易被活性炭堵塞,需要使用压缩空气清扫。

④载金碳解吸、金的冶炼

载金碳解吸、金的冶炼委托外单位进行。

⑤尾矿压滤

炭吸附后的氰化矿浆由板框式压滤后脱水,干渣送入临时尾矿堆场,滤液返回利用。压滤后的干渣经过处理外售给水泥厂。

2.4.2主要产排污环节说明

1、废气产污环节

废气主要是全泥氰浸出和碳吸附以及干渣堆存,部分氰离子以HCN的形式无组织散发到环境空气中,以及金矿运输柴油车尾气污染。

2、废水产污环节

公司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车间设备清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

3、固体废物产污环节

全厂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生活垃圾。选金尾矿经长期堆存、自然氧化降解后,达到《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外运处理。炭浆厂尾矿全部销往当地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

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较小,收集在暂存库内用于生产设备润滑,废油桶和多余不能回用的部分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置。

2.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为有色金属采选业,原料及产品中涉及的化学品为氰化钠、 硫酸、盐酸、柴油、废机油,在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中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中毒等事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物质危险性标准,结合《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相关内容,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

针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的生产原料、燃料、辅助生产原料等,对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附录A筛选环境风险物质。

表2-3风险物质的储存情况表

序号

物质名称

CAS

最大储存量 q(t)

浓度(%

1

氰化钠

7646-69-7

30

30

2

硫酸

7664-93-9

30

98

3

柴油

68334-30-5

3

/

4

废机油

/

2

/

5

盐酸

7647-01-0

8

25

2.6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防治措施

废气主要是全泥氰浸出和碳吸附以及干渣堆存,部分氰离子以HCN的形式无组织散发到环境空气中,以及金矿运输柴油车尾气污染。

(1)在用含氰浸出液处理矿石时,喷淋时控制pH>11,降低喷淋头的高度,有效抑制HCN的挥发。

(2)对矿石及尾渣的运输道路及时平整、硬化等养护措施,炎热干燥天气及时对路面进行洒水等抑尘措施。

(3)车间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和室外自然通风,降低厂房内有害气体含量,使车间空气中的HCN浓度低于0.3mg/m3,保证车间空气环境质量满足工业卫生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公司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车间设备清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

(1)废水:

①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包括选矿废水和车间设备冲洗水,堆浸工艺堆场四周设置防洪池(截水沟),使雨季及其他地表径流不进入堆浸场,同时在每个堆场设置一定容量的防洪备用池,以确保雨季堆场淋溶水的收集不外溢。选矿废水来自浓缩机溢流水和过滤机过滤液,其中94%可循环利用,其余含在尾渣中,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pH、CN-、SS、铜离子和碱石灰。车间设备冲洗水较少,主要污染物是SS。本项目吸附提金后的过滤机过滤液以及全泥浓缩浓密池上清液均循环使用,为亏水作业,雨季地表所汇聚的雨水径流可流入雨水收集池或污水池暂存,无含氰废水外排。

②初期雨水:厂区的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池收集后进入沉淀池、循环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

③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冲洗厕所和少量化验排水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悬浮物等。经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级标准后,排入原堆浸公司污水处理装置的出口后经江村河道到最终流入青通河。

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

①一般固体废物处置

全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生活垃圾。选金尾矿经长期堆存、自然氧化降解后,达到《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外运处理。炭浆厂尾矿全部销往当地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在外销前要求对渣中的氰化物进行碱化和氧化处理,使之为一般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管理部分处理。

②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我公司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较小,收集在暂存库内用于生产设备润滑,废油桶和多余不能回用的部分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置。

表 2-4 污染源治理措施一览表

序号

分类

污染源

环保治理设施

1

废水

事故废水

沉淀池、循环池、事故应急池

生活废水

化粪池

2

废气

全泥氰化浸出和炭浆 吸附以及干渣堆存

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和室外自然通风

破碎产生的粉尘、道路 扬尘

喷水湿式降尘

3

固废

废油桶、废机油

危废暂存库

浮选尾矿

外售给水泥厂

生活垃圾

环卫部门处理

2.7历史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

根据企业2021年月份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情况得知,厂区土壤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限值要求;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表2-5项目土壤监测结果

样品类别

土壤

采样日期

2021.4.12

监测点位

土壊S1

土壤S2

土壊S3

样品编号

TR-1-1-1

TR-1-2-1

TR-1-3-1

深度cm

20

20

20

样品性状

棕色、黏土

棕色、黏土

棕色、黏土

pH

7.46

7.71

7.39

mg/kg

0.065

0.046

0.086

(mg/kg)

0.46

0.15

0.61

化物mg/kg

ND

ND

ND

(mg/kg)

46

55

108

(mg/kg)

38

43

46

(mg/kg)

38

29

47

* (mg/kg)

26

27

27

* (mg/kg)

118

132

201

* (mg/kg)

'7.34

3.76

7.18

* (mg/kg)

2.86

2.96

4.61

表2-6地下水监测结果

样品类别

地下水

釆样日期

2021.4.12

检测点位

地下水D1

地下水D2

地下水D3

样品编号

DX-1-1-1

DX-1-2-1

DX-1-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ND

ND

ND

化物mg/L

ND

ND

ND

硫化物mg/L

ND

ND

ND -

耗氧量mg/L

1.36

1.15

0.91

氟化物mg/L

0.12

0.14

0.13

ug/L

ND

ND

ND

六价mg/L

ND

ND

ND

ug/L

8

ND

6

mg/L

0.48

ND

0.14

ug/L

6.6

1.6

ND

mg/L

ND

ND

0.09

铅(ug/L

ND

ND

2.8

镉(ug/L

0.8

ND

1.0

* ug/L

ND

ND

ND

* ug/L

ND

ND

ND

ug/L

12.0

0.44

ND


3排查方法

3.1资料收集

通过现场主要收集资料重点包括单位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环境管理信息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成套资料清单如下:

(1)《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全泥氰化——炭浆吸附选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

(2)《铜陵县董店堆浸有限公司350t/d选矿尾砂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2月)

(3)《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350t/d选矿尾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铜环评[2013]02号)》(2013年1月)

(4)《铜陵县建设项目验收环境监测现场监察报告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选矿工段)》(铜陵县环境监察大队,2013年10月)

(5)《铜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安徽冠华稀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350t/d选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铜环验[2013]24号)》(2013年11月)

(6)《安徽冠华黄金科技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安徽华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

经收集整理后,上述资料涉及的内容包括:

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及面积、重点设施设备分布图、雨污管线分布图。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学品信息,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生产、使用、转运、储存等情况。

涉及化学品的相关生产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竣工环保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等。

废气、废水收集、处理及排放,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理处置等情况,包括相关处理、贮存设施设备防渗漏、流失、扬散设计和建设信息,相关管理制度和台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历史污染记录。已有的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

重点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情况、操作手册以及人员培训情况、重点场所的警示牌、操作规程的设定情况。

3.2人员访谈

通过与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员、环保管理人员以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等访谈,补充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管理等相关信息,包括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化学品泄漏、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

3-1人员访谈中所获得企业信息

序号

内容

1

2021年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产能约为设计量的80%,主要产品及生产工艺未发生变化。

2

企业按照环境管理要求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及职责制度,各个生产车间环境管理职责及制度,车间清扫制度,厂区洒水抑尘制度等。

3

在整个生产期间,各项环保设施均正常运行,未发生异常情况。

4

产生的各项固体废物均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置

5

未发生过化学品泄漏事件,重点污染设施及场所均放置了环境应急物资。

6

2021年企业整体正常运行,未发生土壤污染情况。

3.3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确定

根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重点区域和重点设施。

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及建设情况,确定企业有可能受到土壤污染的区域为:柴油储罐区、硫酸储罐区、氰化钠储罐区、盐酸储罐区、浮选车间、氰化提金车间、危废暂存间、氰化钠原料车间、氰化尾矿堆场。按照《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南》的相关要求,对企业内部以上重点关注对象进行综合排查,分别落实相关记录、资料、现场照片等工作。对发现存在严重污染情况者,及时上报相关机构、责任部门并及时处理。

3.4现场排查方法

根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目测、日常巡查和调查监测等手段。

为确定是否存在土壤污染,首先需要收集生产活动过程涉及的物质、设施设备和运行管理等信息,通过充分的案头研究,确定物质进入土壤的可能性以及分

散方式,可能产生疑似污染的区域等;具有经验的员工可以开展设施设备及运行情况检查。如果生产活动中有特定设施或运行管理流程,公司可培训厂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排查。目测检查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志,建立对容器、管道、泵及土壤污染防控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对特定生产项目、特定区域或特定材料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扬撒和溢漏的潜在风险;当资料收集、目测或巡查等发现土壤有疑似污染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查采样和分析检测进行确认。调查监测结束后,正确分析和评估调查结果,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并确定风险等级及污染区的范围,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1)完善运行管理措施;

(2)设计并建设防止污染的设备设施;

本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在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的厂区布置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重点排查对象进行逐一细致的排查。本厂区隐患排查重点关注储罐类、水坑或渗坑、管道输送、泵传输、固态物质的存储与运输及固体废物处置与堆存等方面。通过对重点排查对象的目视检查得出厂区土壤受污染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全厂区除了绿化部分,其余部分全部采用水泥进行硬化,硬化厚度约20cm。














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4.1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隐患排查

4.1.1液体储存区

(一)散装液体存储

1.地下储罐

说明:我公司所属范围内无地下储罐。

2.地表储罐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1个(30吨)

防腐防渗漏,钛钢材质容器,专用库房存放,地面混凝土硬化并进行防渗保护。

进料口

出料口

安全阀门接口

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24小时专人值守

定期检查

可忽略

说明:氰化钠储存罐,摆放在专用库房内,库房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安部门相关要求设计建设,储罐进行了防腐防渗施工,库房地面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同时库房有配套的泄露应急收集装置,能够有效防范泄露带来的潜在污染,故污染的可能性可以忽略。

3.离地悬挂储罐

我公司无离地悬挂储罐

4.水坑或渗坑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循环水池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4

防腐防渗漏

进水口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事故应急池

厂区北部

2

防腐防渗

进水口

四周围堰齐全,底部防渗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24小时专人值守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初期雨水收集池

生产区内

2

防腐防渗

四周围堰齐全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所有循环水池均采用混凝土材料,四周围堰齐全,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并设置液位定位装置,水位达到一定位置时,循环水泵自动运行,将水泵送入生产系统利用。应急收集池采用PC塑料土工布进行防渗防腐处理。池内安装循环水泵,并有专人值守负责将水泵送入生产系统使用。防止因池内水位过高溢出对周边造成污染。

4.1.2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区

1.装车与卸货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1

密闭卸料管道

专用槽车运输,专业配送人员操作卸货,卸料管道与进料管道密闭链接,链接处设置有水泥防渗收集池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我公司液体氰化钠均由销售方安排专用槽罐车运输,卸料由配送人员进行操作,卸料完毕后,采用清水对卸料收集池冲洗后,对进料关口进行封闭。库房值守人员对卸料口进行日常巡查管理,防止关口堵塞污水外溢对周边造成污染,后期需将开口式收集槽设置为密闭式管理。

2.管道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1

整体无缝钢管/防腐防渗

安全阀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可忽略

循环水输送管道

厂区内部

2

PE塑料管道/防腐防渗

阀门/管道接口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易产生污染

说明:我公司无地下输送管道,氰化钠使用输送管道采用无缝不锈钢管,输送全过程安装有视频监控,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循环水管道全部采用PE塑料管道,管道桥架设置,接口处如发生跑冒滴漏,易造成污染,需加强日常管理,接口处进行密封处理,杜绝和防止发生滴漏的可能性,对老化管道及时进行更新,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泄漏污染。

3.泵输送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渣浆泵

炭浆磨矿车间

2

水泥材质泵坑

泵轴

完整维护,每天巡查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炭浆车间内部设置水泥结构泵坑,内有15KW渣浆泵2套(一备一用),泵坑深度2米,底部四周采用混凝土材质,围堰齐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开口桶的运输

我公司使用液体氰化钠均由销售方专用槽罐车密闭运输,无开口桶的运输,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1.3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

1.散装商品的存储和运输

我公司无散装材料均由供货方运输车辆运输,道路硬化,场地在钢构大棚货场内,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覆盖,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2.固态物质的存储与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金矿石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钢构大棚货场/底部水泥硬化

运输道路硬化,车辆覆盖运输

日常检查

可忽略

尾矿

厂区内

钢构大棚货场/底部水泥硬化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原矿石主要来源于外部采购,货车道路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进行覆盖,存放货场采用钢构大棚,地面混凝土硬化处理,货场设置有雨水收集池,对初期雨水进行选矿生产利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尾矿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运输道路硬化,尾矿货场采用钢制大棚,地面混凝土硬化,四周设置有围堰和清污分流收集池,货场出口设置有车辆冲洗装置。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3.液体的存储与运输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液体氰化钠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1

危化品准用运输车辆

专用储存库房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使用的液体氰化钠(30%),申购、运输、使用均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安部门的管理要求执行。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1.4生产区

(一)有机液体或乳液

主要有机械设备(挖掘机、铲车等)检修保养产生的机油和球磨机使用的润滑油(黄油)。

(二)无机化合物和矿石

1.选矿过程中使用的30%氰化钠溶液。

2.生产原料含金铁矿石。

(三)加工和未加工的液态和糊状农产品

我公司无加工和未加工的液态和糊状农产品

(四)有毒有害废物

公司有毒有害废物主要有炭浆吸附选矿使用的液态氰化钠,铲车使用的机油,危险化学品存放在规范的准用储存库内。收集、循环水池内沉淀的污泥,定期采用水泵稀释后泵送至生产系统回用,选矿产生的尾矿,全部堆放在钢构大棚内,经过自然降解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后期综合利用(制砖)项目利用。废机油存放至规范的危废暂存库内,废机油主要用于生产设备传动部位的润滑,多余部分的废机油和油桶委托给神龙能源再生公司处置。


组合

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功能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土壤污染可能性

一、密闭设备

1

无需额外防护设施

注意车间内传输泵、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制定检修计划

对系统做全面检查(比如定期检查系统的密闭性,下同)

日常维护

可忽略

2

普通阻隔设施

注意车间内传输泵、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检测样品采集点等位置

制定检修计划

对系统做全面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3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二、半开放式设备

1

普通阻隔设施

防止雨水进入阻隔设施

日常目视检查

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可忽略

2

在设施设备容易发生泄漏、渗漏的地方设置防滴漏设施

能及时排空防滴漏设施中雨水

定期清空防滴漏设施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3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三、开放式设备(液体物质)

1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开展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四、开放式设备(粘性物质或者固体物质)

1

普通阻隔设施,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日常目视检查

有效应对泄漏事件

可忽略

2

防渗阻隔系统,且能防止雨水进入,或者及时有效排出雨水

渗漏、流失的液体能得到有效收集并定期清理

定期防渗效果检查

日常目视检查

日常维护

可忽略

4.1.5其它活动

1.公司污水处理与排放

我公司所有生产污水进行循环使用,生产区域雨污分流设施完善,初期雨水收集后进生产系统使用,清水通过排水沟渠自然排放;收集循环水池内沉淀的污泥,用水稀释后通过泵送进入生产系统进行利用。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2.紧急收集装置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1

地面硬化,PE无接口密封管道/钢制罐体收集

管道/罐体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事故应急收集池

厂区西北部

1个(1m3

收集池采用土工材料布防渗处理

完整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液体氰化钠应急收集罐设置在生产车间内,车间地面进行硬化并设置有收集导流地槽;事故应急收集池采用PE土工布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收集1万m3的生产污水,并安排有专人24小时值班管理。故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3.车间存储

设施

系统设计

日常运行管理

土壤污染可能性

名称

位置

数量

施工

设计

重点

特殊运行维护

检测

事故管理

废机油

生产厂区内

1

有防护设施的储存库室

防渗防腐

正常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成品油库

生产厂区

1

地面/墙壁防腐防渗处理

防渗

正常维护

日常检查

可忽略

说明:我公司危险废物(废机油、桶)暂存库地面、墙壁进行了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有地槽和收集池;成品油库地面和墙壁进行了防渗防腐措施。生产车间地面硬化,设置地槽导流沟,有效收集冲洗地面的污水生产洒落物料。故对污染可能性可忽略。

4.2土壤隐患排查台账


4-1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台账

企业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采选

现场排查负责人(签字)

排查时间

2021.12.10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或者位置描述等)

现场图片

隐患点

整改建议

备注

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循环水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3

厂区北部

事故应急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4

生产区内

初期雨水收集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5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6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7

厂区内部

循环水输送管道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8

炭浆磨矿车间

渣浆泵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9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金矿石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0

厂区内

尾矿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液体氰化钠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3

生产厂区内

废机油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14

生产厂区

成品油库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4-2土壤污染隐患整改台账

企业名称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采选

隐患整改工作负责人(签字)

所有隐患整改完成时间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位置信息(如经纬

度坐标,或者位置描述等)

隐患点

实际整改情况

整改后现场图片

隐患整改完成日期

备注

1

2

3

4

5

...




4.3土壤隐患排查制度

4.3.1日常监管

为便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加快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

排查的步伐,企业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由安全环保科负责公司的土壤隐患排查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体系,负责全厂的土壤隐患排查与管理。

4.3.2隐患排查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

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的通知》(铜陵市生态环境局铜环函〔2020〕299号)等文件相关要求,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土壤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可能导致的污染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监控的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严控企业“跑、冒、滴、漏”现象和无组织排放,防止污染土壤。明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在环境隐患排查工作中的职责,推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4.3.3职责划分

4.3.3.1组长职责

(1)对厂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是厂区土壤环境保护第一责

任人;

(2)组织制定并落实从管理人员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和监控责任,

形成全员查隐患的排查机制;

(3)督促检查厂区的土壤污染环境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治、消除土壤污

染隐患;

(4)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投入和实施。

4.3.3.2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对土壤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在确保不发生环境

问题的前提下,组织指挥厂区正常工作运转;

(2)组织落实厂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推动隐患排查

工作顺利开展;

(3)根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的有关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意见,及时组织

制定、调整并落实排查方案;

(4)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中发现问题、存在隐患的提出停用处理措施;

(5)负责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6)负责制定土壤污染监测或整改方案,对调查过程实施必要的技术指导,

参与隐患整改项目的验收。

4.3.3.3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组织推动生产经营中的土壤隐患排查和环境治理工作负责本项目的生

产车间、污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间等重点区域的日常检查;

(2)参与制定并牵头组织落实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

(3)负责协调和督促有关科室、部门对查出的土壤污染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和整改方案,监督检查隐患整改工作的实施过程,组织隐患整改项目的验收;

(4)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5)负责制定并落实检测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校准计划,监督使

用情况,对监测计量器具的使用负责,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6)参与土壤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4.3.3.4成员职责

(1)在环保专门人员的业务指导下,按照环保检查表规定的内容组织环境

检查,确保环保设备、防治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2)组织部门成员对相关的环保设备、防治设施、防护器具、监测仪器进

行维护保养和日常管理,保持完好状态。

(3)组织制定并实施部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计划;

(4)督促检查所辖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岗位自查工作,发现隐患应及时组织

解决或上报,并详细记录。

4.3.4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要求

(1)要按照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认真排查土壤污染隐患,对所存在

的隐患进行辨识,凡属于土壤污染隐患的,要立即上报。隐患排查结束后,认真

汇总,以文字形式报环保专门人员。对所排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整

改期间严格监控管理,防止发生环境问题。

(2)隐患排查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根据情况可随时安排隐患大排查活

动。

(3)对排查出的环境隐患,要登记造册,跟踪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

限。

(4)对于重大环境隐患,必须由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土壤污染监测方案,

确定存在土壤污染时应及时上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土壤污染调查或治理

与修复。

(5)对不认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不按规定对土壤污染隐患进行报告,

不履行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管理职责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查处;导致环

境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5日常监管

为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对工业活动区域需开展特定的监管和检查。负责日常

监管的人员须熟悉各种生产设施的运转和维护,对设备泄漏能够正确应对,能对防护材料、污染扩散和渗漏做出判断。

(1)监管内容

①生产活动须使用防渗存储设施,防渗设施须安装在设备或活动的下方和周

围,形成四周有凸起的围堰,并确保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间。释放出的污染物必须定期清理。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程序,发生意外事故时防止出现土壤污染。

⑤其他工业活动区域地面必须能防止液体渗透。设备和机器在使用时,具有

不可渗漏的收集和防渗设施,或者安装在不可渗漏的地面上。必须建立有效的设施和程序,以清除物质的溢流和泄漏。

(2)监管方式

①日常巡查,建立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容器、管道及土壤保护控制设备,一

般可以两天一次。

②专项巡查,对重点区域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溢漏的潜在风险。

③指导和培训员工以正确方式使用、监督和检查设备,规范检查程序要求。

明确相关保护措施检查要点,包括紧急措施使用、清理释放物质和事件报告的

培训等。

4.3.6目视检查

(1)土壤保护设施检查

对于开放防渗设施的目视检查,检查员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志。结果包

含:①检查设施类型和名称;②检查地点;③检查时间和频率;④检查方法(视

觉、测量等);⑤结果报告和记录方式;⑥对违规行为采取的行动。

(2)路面防渗

为了证明地面和路面满足防渗防漏的需求,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包

括接口结构、凸起边缘和破碎程度等。地面目视检查内容包括:①地面或路面已

经使用的时间;②当前和预期用途;③检查时观察到的液体渗漏情况;④检查时

地面的状况。

(3)罐体防渗

储罐和管道设计需要包括底部密封保护措施的内容。建造的新储罐和需要翻修的旧储罐必须符合通用标准和要求。对新建储罐和翻修储罐,要在罐底下方额外加装密封装置,还要在罐底和密封装置之间再安装渗漏检测装置。

(4)污水管道

目视检查内容包括:①厂区内各管道的阀门、法兰完好度;②管道是否

有防腐、防渗或阴极检测等设计来预防泄漏;③查看运行维护程序是否完善、是

否有进行过定期检测、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置的管理方案。加强日常检查,以降低

企业排污管道污染土壤的风险。













5结论及建议

5.1土壤隐患排查结论

综上所述,我公司使用的液体氰化钠原料符合环境保护管理要求,配套的设备设施规范,应急装置齐全,只要规范作业,定期检查,加强设备维护,按要求做好地下水和土壤检测,对土壤污染的风险可控。主要隐患为所有循环水输送管道为PE塑料材质,接口处如出现跑冒滴漏,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对土壤产生污染,需在日常生产中加强管理,及时更新风化管道,接口处做好密闭防渗措施。根据此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判断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内不存在土壤污染情况。公司现行人员管理和生产监督管理较规范,人员管理和生产管理导致土壤污染可能性较低。

5.2建议

因企业投产时间较长,部分设施设备存在老化的问题,结合本次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作出如下整改建议:

1、对有溢流收集和故障发生率较低的简单设施进行的检查,可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完成。对于开放防渗设施的目视检查,检查员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

志。结果包含:

(1)检查设施类型和名称;

(2)检查地点;

(3)检查时间和频率;

(4)检查方法(视觉、抽样、测量等);

(5)结果报告和记录方式;

(6)对违规行为采取的行动。

2、路面防渗:为了证明地面和路面满足防渗防漏的需求,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接口结构、凸起边缘和破碎程度等。部分矿石堆场路面存在破损现象,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恢复。

地面目视检查内容包括:

(1)地面或路面已经使用的时间;

(2)前和预期用途;

(3)检查时观察到的液体渗漏情况;

(4)检查时地面的状况。

3、储罐区:储罐区做好“三防”措施,应加强对所储原料管理,台账记录,对渗漏有应急措施。

同时,根据本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对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店分公司提出如下措施建议以加强企业场地的管控:

1、人员管理

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巡视小组,加强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巡检制度,应每2小时对厂区内部各生产情况进行巡视,

反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巡视记录。

2、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加强隐患排查,应每周对各生产的设备及产品进行

二次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各个储罐,如发现有泄露,及时消除隐患,并做

好检查记录。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针,

切实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严格工艺纪律与劳动纪律,禁止疲劳上岗工作或超负荷工作,严格执行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尤其是在进行酸、碱液的运输时防止出现跑冒滴

漏的情况,减少环保事故隐患。

5、加强对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的监督管理,督促职工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并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使其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6、对己制订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修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应参照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有关设计规范、安全监察规程及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补充完善,增加

其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3对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建议

5.3.1具体落实情况

在企业现有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1、源头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污水输送管道、污水处理构筑物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地埋管道泄露而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及泄露时可能对土壤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将主要生产区、储罐区作为污染重点防治区,生活服务和行政办公区等作为污染一般防治区。

具体措施如下:

(1)在主要生产区等周边修建截洪沟,减少降水入渗,把水引出矿区;

(2)对生产区池体等工程采用整板基础,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摊铺水泥,较好地预防选矿废水渗漏;

(3)用水做到了循环使用,建立了循环水系统,废水经过净化处理,符合排放标准;

(4)对固体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

(6)若存在污染物泄露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确认的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渗漏到地下,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范围扩大;

(7)立即对重污染区域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包括开挖并移走重污染土壤作为危险废物处理,对重污染区的地下水抽出并送到事故应急池中,防止污染物在地下继续扩散。

(8)对于管道接口处产生的跑冒滴漏,尽可能的减少管道的接口,采用整体完整的PE管道,关键输送部位,可采用无缝铁管。易出现跑冒滴漏的部位做好有效的收集回用设施。

5.3.2管理与监测建议

企业建立健全专职的环保队伍,全面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完善和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对企业排放的“三废”进行检查、监测。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素质;

②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控档案;

③与政府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接受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④监督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严格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⑤更新、完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⑥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和研究,为环境管理及评价企业的环境质量、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6附件

附件1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

硫酸

危险性分类或成分

GB8.181007o原铁规: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UN No.1830IMDG CODE 82208类。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0.371°C,沸点337°C,饱和蒸汽压0.13145.8°CKPa,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3.4,相对密度(水=11.83,与水混溶。

毒理性指标

0.35~5mg/m3时,可出现呼吸改变,呈反应性的呼吸变浅变快。Smg/n?以上时,有不快感,深呼吸时产生咳嗽。6~8mg/m3时,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美国ACGIH生产环境化学物质阈限值(TLV):TWAlmg/m3STEL3mg/m3

危险特性

本身不燃,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有强烈的腐蚀性及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爆炸。与许多物质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与可燃物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损害。稀酸也能强烈刺激眼睛造成灼伤,并能刺激皮肤产生皮炎。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癡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吸呼。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植物油或蛋清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盐酸

危险性分类或成分

GB3690-92 8.1类酸性腐蚀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危规编号93001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有刺激气味,熔点-114.8纯)。C,沸点

108.620%°C,饱和蒸汽压30.6621°CKPa,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26,相对密度(水=11.20,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毒理性指标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岫、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岫,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及皮肤损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护面具或空气呼

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包含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

用。

机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机油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凝固点(

-60

液体密度

kg/m3

800-890

气体密度(kg/m3

1.16

沸点(

200~35

0

闪点(

126

燃点(

248

爆炸界限

1%-10%V

燃烧热(kJ/kg

/

易燃性级别

3

易爆性级别

/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入

毒性

/

健康

危害

健康危害:本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油脂性粉刺/毛囊炎征兆及症状可能包括曝露的皮肤出现黑色脓包及斑点。若摄入,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及/或腹泻。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应急

措施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火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柴油

英文名GasolinePetrol

分子式:

分子量:

UN编号:1223

危规号: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310011

RTECS号:

CAS号:8006-61-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1)0.83(空气=1)3-4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熔点():-95.4-90.5          沸点:40-20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

闪点():-35#-50#不低于45℃-20#-10#0#5#10#不低于55℃

禁忌物:强氧化剂

聚合危险:不聚合

避免接触条件:

爆炸下限%v/v):1.3

爆炸上限%v/v):6.0

最大爆炸压力(MPa):0.813

最小点火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或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对人体危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蒸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封,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危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前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

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设防暴晒、雨淋、

氰化钠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钠;山奈钠                 英文名:Sodium cyanide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49.02

CAS号:

143-33-9                        RTECS号:VZ7525000

UN编号:

1689                           IMDG规则页码:6257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主要用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相对密度(=1)

1.60                            饱和蒸汽压(kPa) 0.13/817℃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苯、乙醇、乙醚。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氰化氢、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禁止用二氧化碳。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6.1  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2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保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与碱类、铵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苏联MAC0.3mg[HCN]/m3;美国TWAOSHA 5mg[CN]/m3[]ACGIH 5mg[CN/m3[];美国8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

属高毒类。

LD506.4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吸入或口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大剂量接触可引起骤死。非骤死者临床表现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中,加过量次氯酸钠,静置24小时,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附件2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序号

涉及工业活动

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

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储存罐

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循环水池

3

厂区北部

事故应急池

4

生产区内

初期雨水收集池

5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

液体氰化钠卸货平台

6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

液体氰化钠输送管

7

厂区内部

循环水输送管道

8

炭浆磨矿车间

渣浆泵

9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金矿石

10

厂区内

尾矿

11

炭浆磨矿车间南部专用库房

液体氰化钠

12

炭浆磨矿车间东部货场

氰化钠紧急收集槽

13

生产厂区内

废机油

14

生产厂区

成品油库













设为首页|关于我们|产品中心|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安徽冠华黄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铜陵市义安大道61号财富广场A座23层 技术支持:企速网络 ICP备案号:皖ICP备15023103号-1